XM期货官网

别不信,越来越多的商家离开线上(2025年02月14日)

XM

“别不信,我买的电影票 ,线下比线上便宜了好几十(元),影院还送了爆米花套餐。 ”

赛博原住民00后小欣感觉自己“赚了一个亿”,她和家人去看《哪吒2》 ,在某平台买了电影票后,去线下取票时,影院工作人员告诉她 ,可以将票退了,重新线下买,每张票可以优惠十余元 ,不仅如此 ,三个人还可以送一个“小食套餐”,包括“一桶爆米花和两大杯可乐 ” 。

“三张票算下来,便宜了近40元 ,小食套餐平时在影院买,也要好几十(元)。”小欣觉得,“赚到了。”

实际上 ,不仅仅是小欣,不少网友发现,越来越多的行业 ,包括餐饮和酒店在内,有些线下消费都比线上更便宜,“靠线上撸羊毛 ”的那些年已成为过去 。

但对此 ,商家见怪不怪,“线上抽佣高,为了避免抽佣 ,我们会想方设法将消费者导流到自己的私域里。”

在该商家看来 ,这对商家和消费者而言,都是好事,“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了实惠 ,商家也能避开平台,并发展自己的私域,提高收入。”

当然 ,更多商家无法离开平台,“我们仍需要借助平台来开拓市场 。 ”

只是,不管是离开还是离不开 ,商家都希望能够得到一种平衡,真正实现的“多方共赢 ”,尽管这在实际上并不现实。

一 、“线下更便宜”渐成趋势?

“是真的 ,电影票线下比线上便宜!”和小欣一样,过去始终相信“网上便宜 ”的80后艳子也发现,自己也被线上“背刺”了。

坐标四川的艳子 ,是经历过线下到线上消费的典型群体 ,在过去多年,她享受过“网上更便宜”的红利,且养成了“能线上绝不线下 ”的消费习惯 。

看电影 ,线上购票,是艳子近年来从未曾质疑过的习惯,她享受过“9.9元”的电影票 ,甚至“免费看过电影”,正因此,她也是朋友口中“线上买电影票便宜 ”的“布道者” 。

但最近 ,艳子发现,自己被狠狠“打脸”了。

“我和朋友先后带家人一起去看《哪吒2》,线上买票 ,58元一张,同一个电影院,我朋友去看的时候 ,线下买票是45元一张。 ”被朋友“质疑”的艳子一脸无奈 。

更让艳子“怀疑人生”的是 ,在朋友圈一“对账 ”,她才发现,近半年来 ,她买的电影票,居然都比朋友的贵。

“有朋友在电影院充了会员卡,200元可以看10场次 ,算下来,看一场电影,只需要花费10(元)。 ”“对完账”的艳子 ,这才后知后觉,自己成了被“线上收割的大冤种” 。她有些难以接受,“这些年 ,我自以为的‘捡了便宜’算得了什么? ”

和艳子一样,被线上“背刺”的,大有人在。

在社交平台 ,不少网友晒出 ,自己在网上购买的电影票,价格都比线下贵。“再也不在线上买电影票了”的吐槽,更是随处可见 。


图:社交平台关于“线下电影票比线上便宜 ”的讨论

来源:小红书 ,《听筒Tech》截图

实际上,线下便宜的,不仅仅是电影票。

近两年来 ,经常出差的马哥则发现,在住宿时,线下订房比线上便宜不少。

“在线上订好房 ,去办理入住时,不少酒店会告诉我,实际上 ,线下订比线上要便宜 。”多次,马哥在酒店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线上订的房办理退订后 ,重新线下订房。

“不但能便宜不少 ,还能升级房型,或者送早餐、果盘之类的。”马哥告诉“听筒Tech ”,尤其是近两年来 ,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有时候,酒店会要求加微信办会员 ,更多时候,并不需要有任何其他操作,便可办理 。”

“餐饮也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 。”马哥表示 ,不仅仅是酒店,他经常在外就餐的时候,线下服务员会告诉他 ,他线上团购的套餐,在线下订会更便宜。

马哥还发现,自己曾在线上点的茶饮更贵。今年春节期间 ,马哥偶然间去线下消费 ,进店后,店员就引导马哥扫码自家小程序点单,并表示有红包福利 ,“立减3元 ” 。

对比下来,马哥发现,线下消费更便宜 ,他果断线下扫码进群购买,并成为门店私域流量的一员。

“听筒Tech”在某读者群里做了一个小调查,不少读者表示 ,均遇到过类似情况。

二、离开线上的商家

越来越多的行业线下便宜的背后,是越来越多商家相继离开线上,往线下引流的现状 。

华少是一位某新一线城市电影院的工作人员 ,在他看来,影院引导消费者退票,转到线下 ,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流量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的流量。”

早在2024年,他所在的影院便开始着手重点推进“私域 ” ,亦即以远低于平台的价格,引导消费者以“会员 ”的形式观影,“为了防止用户抵触办卡 ,我们将办卡的门槛设得很低,比如说,100元也可办理会员卡 ,享受会员的待遇。”

华少承认,因影院在核心商圈,且周边居民小区较多 ,线下引流的效果更加明显,“目前,我们影院线下购票的消费者 ,占比已经超过了50% 。”

而大火的《哪吒2》 ,更是使得会员数倍增,华少透露,仅春节期间 ,影院会员数便翻了一倍。

这个春节,针对《哪吒2》,华少所在的影院推出了家庭观影套餐 ,120元三人观影,还送爆米花和饮料,这个套餐很受欢迎 ,“我们也确实会引导已经线上购票的用户,退票后再重新购买。 ”

河北某地的餐饮商家陈哥则已经完全脱离了线上平台,他对《听筒Tech》直言 ,“平台抽佣高,事还多,赚的那些利润 ,不够忙的 。”

陈哥家的湘菜馆已经开了五六年 ,因“口味正宗”,且“服务态度好 ”,他的餐馆生意一直稳定 ,在当地拥有良好的口碑。

 

实际上,和诸多商家一样,刚开始的两年 ,为了快速打入市场,陈哥同样上线了平台。但很快,陈哥发现 ,上线平台并不是一件好事,“先且不说抽佣的事,规矩太多了 ,每天处理不完的投诉,甚至还要面对各种处罚 。”

 

“以团购为例,我们上线一个团购套餐 ,本来就不赚钱 ,平台要抽佣,用户来了稍有不满意便给差评或者投诉 。”陈哥直言,“疲于应付。 ”

 

2024年年中 ,陈哥将店铺彻底从平台下线了,“我们现在只做线下。”

 

当然,陈哥承认 ,因价格实惠,且口味较好,他的店铺在周边拥有良好的口碑 ,因此他并不愁生意,这也是他敢于脱离平台的主要因素所在 。他同样建有自己的“私域微信群”,以及店铺会员体系 ,“我们有近千名会员,针对会员,我们也会不定期推出福利活动。 ”

 

实际上 ,不仅仅是华少和陈哥 ,在“听筒Tech”的了解过程中,不少商家坦言,他们也正在尝试或将尝试建立自己的“私域” ,以期待有一天能够脱离平台。

三 、“佣金是把利剑! ”

为什么引导消费者线下交易?这对不少商家而言,并不是难回答的问题 。

佣金,始终是决定商家是否继续依附于平台的决定性因素。圈内还流行这样一句话 ,“饭是商家做的,钱是平台赚的。 ”

华少便告诉“听筒Tech”,通过线上售票 ,每张电影票,平台均在抽取不低的佣金,“以一张45元的电影票为例 ,如平台抽成为20%,若引导消费者转到线下,我们能省掉平台的抽成 ,即便我们以40元一张售出 ,利润依然比线上高 。”

在形成绝对的寡头市场后,毋庸置疑的是,靠“中间商赚差价 ”的佣金成为平台赚钱的基本盘。根据公开数据 ,某外卖平台从商家收取的佣金大概是每单15%~25%之间。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就曾公开质疑,“餐饮行业不挣钱,但平台利润大得离谱 。”

除了佣金 ,平台也靠配送费赚钱,在配送费的分配中,平台也会以“管理费”“技术服务费 ”等方式完成抽成。

这导致整个线上经济背后 ,是一场资本的狂欢。商家在平台上开店,得交租金、广告费;用户在平台消费,为“方便”买单 ,支付配送费、会员费 。通过抽佣 、配送费、广告、会员费等等方式,平台方可谓把商家和用户的钱都赚了个遍 。

因“高佣金”屡遭商家诟病后,平台也打出了防御姿态。以美团为例 ,近期美团发言人回应称 ,网传美团外卖30%的高佣金率数据不实,“技术服务费 ”属于网传的佣金,平台实际商户佣金率为6%~8% ,且履约服务费只在商家选择平台配送时才会产生。

但市场的质疑并未消退 。

尤其是,京东宣布启动0佣金招募商家强势杀入外卖行业,并表示已签约商家佣金 ,从2月11日0点起,按照全年免佣调整后,更牵动了不少商家的心。

当然 ,更多的商家,平台依然是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

 

陈哥亦承认,并不是所有商家离开平台都能生存 ,“线下生意要足够好,才有实力考虑 。”

 

“我们当然希望有更多的竞争力量进入行业。”陈哥表示,尽管自己已经放弃了线上 ,但平台的生态如果对商户变得友好 ,即便是短暂性的,恢复线上也不是没可能。

 

毕竟,现有的平台无法独揽所有本地平台业务 ,而维修 、家政及本地影院电影票销售等等,市场之广阔,消费者也希望有更多的可选且更透明的消费方式 。

(文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