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可以说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 ,象征着团圆和喜庆。每年的春节,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条件多么艰难 ,我们都会尽可能地返乡陪伴家人 。我们也越来越体会到这种仪式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被动参与到主动要求,孩子对于亲情、乡土情怀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 ,孩子的自主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一开始,她需要我们帮忙整理行李,而现在 ,她不仅能够完全独立地整理好她的行李,而且还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很好的建议。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返乡次数的增加,她逐渐能够理解我们对于亲人的牵挂之情 ,理解我们的思乡之情,理解我们大包小包地回去,大箱小箱地回来 ,然后大袋小袋地分享的这种与众不同的亲情和友情 。她开玩笑地说,就算带回去一节火车皮,也是能用爱装满的。我们不约而同开怀大笑 ,我的思绪更是飘向了曾经和我结伴而行的那些行李,以及那些让我难以忘怀的经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行李的变化其实也是乡村发展变化的一种体现。
一 、鼓鼓囊囊的蛇皮袋
刚参加工作那会,囊中羞涩,带回老家的东西不多 ,现在回想起来,大部分都是一些吃的,比如乡下买不到的各种好吃的糖果、糕点以及其他一些我认为好吃的东西,每次带回去 ,家里的长辈都宝贝似的收着,有重要客人来的时候,才会摆出来 ,她们会无比开心地和客人夸耀是我带回去的;那时候,我的全部行李是:一个包,几个袋子 。待到离乡时 ,家里的亲人总是将我的袋子塞得满满的,生怕我在外面会饿着。
我印象中最深的是那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那次的经历恍若昨日 ,我记忆犹新。那次返乡,匆匆忙忙,连袋子都没带 ,要离乡的时候,母亲找来一个白色蛇皮袋,我隐约记得是装化肥的一个袋子,我知道 ,这个袋子母亲必然是洗过又洗的,但是看到这个如此特别的袋子,我还是再三强调不带东西 。
知女莫若母 ,她知道我自尊心很强,很要面子,煞费苦心地将有化肥字样标记的面朝内 ,这样,就看不出来这个蛇皮袋曾经的用途。然后好言好语哄着我,说这些东西都是自家地里种的 ,外面买不到,一定要带着。我拗不过母亲的一番好意,终究是带着了。
那个时候票很难买 ,没有买到直达的票,需要中转 。我尤其记得中转时要走无比漫长的一段路之后再去赶下一趟车,彼时,车站的硬件配套也不像现在这么齐全 ,不像现在,到处有电梯,那时候 ,好像都是楼梯,不过也有可能是我当时太着急,没有找到电梯 ,只能自己慢慢一步步挪。
车不等人,我又急又赶,于是乎 ,我先是双手拽着这么一大袋东西踉踉跄跄小跑,后来实在拽不动了,二话不说扛在肩上狂奔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最后一刻赶上了车,上气不接下气的我,汗水一个劲地往外冒,手心红红的 ,火辣辣地疼。
不过,这种疼,很快就被老家的美食治愈了 。我将从老家带回来的珍贵食材炒了几大碟 ,和同样在外打拼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碗碟很快见底,大家意犹未尽。方才觉着 ,路途中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因为,老家的食物确实好吃啊,虽然厨艺不精 ,也没有放很多花哨的调料,但是原汁原味,就是好吃 。现在想来 ,好像也就是些萝卜白菜等家常菜,或许只是因为来自乡下,所以格外好吃。
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中提及,他出国时 ,他的奶妈曾经给他一包用红纸包裹的灶上的泥土,当他水土不服想家时,可以用那个土煮一点汤喝。我在想 ,我们为什么总是觉得家乡的菜好吃些呢?是因为这些菜是家乡的土种出来的,所以,格外好吃吗?这肯定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
二、不堪重负的车轮子
慢慢地 ,自己出来“搬砖”也有些年头了,条件稍微好些了,终于赶上潮流 ,用上了十分方便的行李箱,四个轮子推起来尤其轻松。这个时候,带回家的东西也多样些了 ,除了吃的,还有穿的,不过,每次家里人都觉得我买贵了 ,一再叮嘱我下次不要带东西回去,我明白,勤劳俭朴的他们希望我在外不要省吃俭用 ,可以过得好些。
离乡的时候,家人仍旧将行李箱装得满满的 。行李箱装满了还不够,不仅要在箱子上方加一大袋 ,外加一桶鸡蛋。我看着这么多的行李颇为头疼,她们一个劲地安慰我:“没事的,放在上面 ,箱子有轮子,又不费力,你推着走就好。 ”盛情难却 ,我便也不好意思再说推辞的话了。
到车站之前,一切都还顺利,只是中途要转好几次车,在转车的过程中 ,我明显地感觉到箱子越拉越吃力,而且很惊恐地发现行李箱的轮子有点变形了,我的心里七上八下 ,默默祈祷:轮子啊轮子,你可千万要撑住啊 。行李箱里面的东西装得实在太满,箱子终究不堪重负 ,其中的一只轮子不知道何时已不翼而飞。
我得保护好行李箱,于是我肩上扛着原本那袋放在行李箱上的行李,一只手提着装着鸡蛋的油桶 ,另一只手拖着只有三个轮子的箱子,咬紧牙关向前冲,现在回想起来 ,那个形象一言难尽。走走停停,费尽千辛万苦,最终带着一颠一簸的行李箱到了家 。
期间还遇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手上提着的装有鸡蛋和米的透明油桶竟然引起了路人的好奇心 ,好几次都有路人问我是怎么将鸡蛋装进去的,当我将有透明胶封口的位置呈现给他们看时,他们恍然大悟 ,竖起大拇指直呼“高明”。
说起来,这里头可是藏有大智慧哟,用完的透明油桶洗净晾干 ,小心地用剪子开一个小口,一层米 、一层鸡蛋,装满后再放上几把米 ,鸡蛋与鸡蛋之间不留空隙,避免碰撞,完成后再用透明胶将口子封上 ,远远看去,还是一个完整的油桶。而且这个还很环保,油桶下次可用、米和鸡蛋都可以吃,真是半点都没有浪费 。
箱子里的东西拿出来后 ,居然摆满了一地,我讶异于箱子的容量,竟然可以装这么多这些食物 ,当然,这也不仅仅是食物,是家人对于我的满满的、浓浓的关心与厚爱 ,每次回去,家人总是想着将最好的东西留给我,让我可以吃到家乡的美食 ,缓解思乡之情。
三 、满满当当的后备箱
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最明显的是人们手上可自由支配的票子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 ,房子越建越漂亮,车子越买越贵,镇上也变得越来越繁华,尤其是春节那段时间 ,热闹非凡 。这个阶段,我们带回去的东西除了吃的和穿的,还有用的 ,我们会更多地从实用性的角度考虑。例如最近带回去的AI音箱就深受家人喜爱。
家里往往只有过年的那几天尤其热闹,但热闹不了几天,到了年初二、初三 ,又匆匆忙忙、陆陆续续地离乡,家中一下子就冷清了下来 。我们非常期待AI音箱能够延续这种热闹与欢声笑语,于是认真配置好网络 ,调试好后,教会家人使用。
家人学会了和AI音箱对话,听天气预报 ,她们说,这个比电视方便。记得以前,天气预报是在特定的时间播报的,而现在 ,随时可以知晓到天气状况。还会让AI音箱唱歌,革命歌曲 、戏曲、流行歌曲轮流播放 。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和AI音箱聊天。这个音箱很快就成为家里的新宠 ,家人对此赞不绝口。
等到我们要离乡时,不出所料地,家人早早地为我们备齐了要带的东西 ,刚从地里收获的翠绿翠绿的大白菜在地上排着队,白白胖胖的米粒保护着圆圆滚滚的鸡蛋,蒸熟后就能入口即化的二姐家自制的招牌扣肉和香喷喷的蛋卷用袋子密封好冰冻着……还有各种新鲜蔬菜 ,家里自制的干菜等 。
好不容易装满了,家里人在屋内屋外走上一圈,像变戏法一样又拿出一些土特产 ,我们不想拂了家人的一片好意,想方设法化整为零,费尽心思找各个缝隙填充,每当听到我们说装不下的时候 ,家人就会开始提供各种锦囊妙计:座位下可以放啊,可以抱在腿上啊,看看还能不能找其他空隙的地方放啊……
行驶在高速路上 ,其他车的后备箱也是满满当当的,有的甚至在顶部再加一层架子放特产。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有些车主为了让从乡村带出来的鸡鸭能透透气 ,将袋子悬挂在后备箱处,看着伸着头出来“咯咯”“嘎嘎 ”叫的鸡鸭,我们实在是不忍直视。
每次返乡其实在家待的时间都不长 ,但是与家人彼此的牵挂与爱却是只增不减,从彼此为对方准备的行李就能窥见一斑 。而行李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乡村的发展和变化,不管周围世界怎么变 ,家人与我们彼此的牵挂与爱永恒不变。我们从城市里买东西带回乡村,是因为这些东西在乡村买不到,虽然,现在随着网购的发展 ,这种地域的局限也渐渐不复存在了,但是,自己带回去的东西并手把手地教会家人使用 ,这种感觉还是不一样。
城市里东西的质量好 。之前听到不少人感慨,很多假货都被拿到农村去卖了,因为有些商家认为农村人不懂得维权 ,所以无所顾忌;而家里人关心的是,在外工作生活的我们吃得好不好,随着越来越多的曝光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可能旁人无法理解,从老家带回来的食材在城市里都能买到 ,为什么还要这么折腾呢?
一方面,是因为老家的食材安全些,没有打那么多农药,种植者尊重植物的生长规律 ,不急于收获。正因为如此,从老家带回来的菜往往容易煮熟,口感也更好;另一方面 ,是因为这些菜都是老家的地里种出来的,有着无可替代的乡味。
行李承载着亲人之间的绵绵牵挂和真挚关怀,每次春节返乡 ,都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家人对于土地的感恩、食物的虔诚、资源的循环使用 、生活的乐观态度等都感染着我,也让我更加明白“珍惜”的含义 ,可以说,每回去一次,就好像给自己充了一次电 ,而后又可以继续生龙活虎 。
我热爱家乡的亲人和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将带着这份热爱,继续努力。也无比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